“中间走廊”能否重塑中欧欧亚互联互通格局? |
时间:2023-03-08 14:50:44 来源: 共勤外贸服务 编辑: |
俄乌冲突正在继续重塑欧亚大陆的互联互通。几十年来,作为欧盟和中国之间主要走廊的传统俄罗斯路线面临问题,有利的替代贸易路线的条件正在出现。其中包括中间走廊,从土耳其到中亚和中国,途经南高加索的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从地理上看,这是中国西部到欧盟最短的路线。
如此多不同规模、地理位置、经济权重和整体地缘政治重要性的国家在推进一个地缘经济项目上步调一致,这是罕见的。对于“中间走廊”,小国尤其感兴趣。2022年3月,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土耳其和哈萨克斯坦发表了关于发展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必要性的四方声明。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丹麦航运公司马士基(Maersk)在欧亚大陆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局势下,放弃了进入俄罗斯港口的计划,为应对这一变化,他们在“中间走廊”上开通了新的列车服务。芬兰公司Nurminen Logistics从去年5月10日开始运营一列从中国到中欧的跨里海集装箱列车,自那以来,这项服务非常受欢迎。
据中国铁路DHL全球副总裁Thomas Kowitzki介绍,德国物流公司DHL是一个主要的货代,在2022年4月至9月期间,与合作伙伴一起每月/双月运输这条路线上的大部分区块列车。
重新设计欧亚路线图
欧亚航线的重新设计很快被采纳。今年5月,乌克兰冲突爆发仅10周后,格鲁吉亚铁路团队在安卡拉与土耳其、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的同行会面,讨论跨里海国际运输路线项目的中间走廊。5月25日,格鲁吉亚国家铁路公司表示,它正在与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的企业合作,开发一条新的航线,在格鲁吉亚的波蒂港和罗马尼亚的康斯坦察港之间使用支线船只。在此之前,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和土耳其在去年3月下旬发表了关于提高该地区运输潜力的联合声明。此外,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领导人访问了中亚国家,以简化走廊的连接。
除了小国,大国也同样对“中间走廊”的扩张感兴趣。土耳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甚至在乌克兰战争之前,土耳其就一直在积极推动“中间走廊”,并帮助启动了一系列“街区列车”旅行。2021年2月,在经过20天的运输后,第一列这种大型列车从中国抵达土耳其。类似的火车路线很快跟进,并证明了它们在技术和陆路路线上的优势。
此前,由于阿塞拜疆在2020年与亚美尼亚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中取得胜利,安卡拉向中亚伸出了援助之手。土耳其将阿塞拜疆视为扩大其影响力的基地。尽管安卡拉的潜力受到中国和俄罗斯在中亚军事和经济上更强大的限制,而且还有伊朗因素,像俄罗斯一样,担心在里海地区的任何非区域存在,但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中亚各国政府的目标是使其国际和经济联系多样化。为了平衡俄罗斯和中国的影响,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都希望中亚在地缘政治上尽可能地一体化——这种发展将给它们更大的回旋空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两个国家特别支持“中间走廊”的想法。他们把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这样的小国也拉了进来。
俄罗斯过境的其他选择
中亚政界人士越来越多地认为,这条走廊是替代俄罗斯路线的一个可行选择。至少,这是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和哈萨克斯坦总统卡西姆-乔马特·托卡耶夫去年5月在安卡拉峰会上给人的印象。关于互联互通,联合声明中有一段有趣的段落:“各方同意加强运输和物流合作,赞扬通过巴库-第比利斯-卡尔斯铁路和东西中间走廊的货物运输增长。我们注意到中部走廊跨海方向货车和集装箱运输的固定复杂费率,强调其对通过新的巴库-第比利斯-卡尔斯网络进行货物过境的重要性,并强调加强有关机构之间协调以有效和可持续利用中部走廊的重要性。”
实际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物流公司越来越多地选择哈萨克斯坦-里海航线,而不是传统的经由波罗的海国家或经由白俄罗斯到波兰的俄罗斯中转。在截至2022年12月的这段时间里,这些航线只吸引了欧盟-中国吞吐量的5%,交通流量下降了约40%。但作为回应,到2022年6月,哈萨克斯坦库尔克港和阿克套港的货运量翻了一番,预计将达到320万吨。
这意味着北欧航运和物流的下降,芬兰、瑞典、丹麦、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波兰和德国北部的运营商及其相关供应链都受到了影响。现在,这一业务已经向南转移到欧盟的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同时也促进了里海港口的发展。
由于看到了日益增长的运输潜力,但也担心俄罗斯会主导哈萨克斯坦的供应链,哈萨克总统指示国有石油和天然气公司KazMunaiGaz为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寻找新的出口路线。这一声明发表的前一天,俄罗斯停止了处理哈萨克斯坦石油出口的里海管道联合体(CPC)的运营。尽管莫斯科后来改变了这一决定,但哈萨克斯坦面前出现了一个新的现实——需要使出口路线多样化。
吗区域地缘战略复杂性
另一个表明“中间走廊”在乌克兰战争中越来越重要的迹象是,长期停滞的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项目取得了公开进展。吉尔吉斯斯坦一直是该项目的薄弱之处,因为该国缺乏建设所需的资金,而多山的地理环境使实施变得复杂,对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也推迟了该项目的实施。据称,俄罗斯不愿看到过境线转移到新走廊,暗中阻挠了该项目。
然而,随着欧亚大陆贸易路线的重大重组,这条铁路的前景似乎越来越光明。2022年6月,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表示,这条铁路的工作将在不久的将来开始。吉尔吉斯总统还在征得俄罗斯同意后批准了该项目。该项目面临的障碍仍然很大,但前景似乎比近20年前首次宣布这一倡议以来的任何时候都更有希望。
这条铁路一旦实施,不仅将有助于更好地连接中亚与南高加索地区,还将有助于更好地连接伊朗,伊朗与乌兹别克斯坦的贸易正在显著增长。自乌克兰冲突爆发以来,伊朗一直试图从欧亚大陆互联互通的变化中获得优势。潜在的核协议被视为允许伊朗成为中国商品进入土耳其乃至欧盟的潜在中转站;而对印度来说,伊朗是国际南北运输走廊的连接者。德黑兰还打算修建一条通往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黑海港口的道路。
北京的“中间走廊”利益
中国对重新焕发活力的“中间走廊”尤其感兴趣。对北京来说,贸易路线的选择至关重要。正如古丝绸之路一样,贸易走廊很少保持不变。他们不断适应新出现的机会,并逃避潜在的地缘政治危险。中国大规模的“一带一路”倡议也不像许多人描绘的那样是静止的。它会根据不同的情况不断发展和调整,尽管南高加索在北京发布的“一带一路”文件中并没有占据重要地位,但在新的地缘政治现实中,该地区对中国的利益做出了回应。例如,中国电动汽车投资者已经在格鲁吉亚存在。
关键基础设施已经到位。巴库-第比利斯-卡尔斯铁路于2017年底开通,而从里海到黑海的区域公路网也在不断完善,这是中欧通过南高加索地区建立贸易关系的良好起点。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已加入“一带一路”,同中国经贸关系密切。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的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战略都与“一带一路”合作和项目对接,都强调中国及其倡议的作用。
“中间走廊”发展潜力巨大。土耳其和亚美尼亚距离开放其长期封闭的边界越来越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此外,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得到了鼓励,安卡拉和埃里温的总体情绪是积极的;为双方和解创造有利条件。尽管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未能就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争端达成全面和平协议,并不断相互指责,但有理由相信局势将会稳定下来,双方将在俄罗斯、中国和土耳其的压力下达成解决方案。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承诺仍不确定
然而,“中间走廊”仍然是一个脆弱的结构,地理位置是一个主要障碍。这条线路是由海运、铁路和公路组成的多式联运走廊,使物流更加复杂。中国一直倾向于通过俄罗斯路线运送货物,因为这条路线涉及的国家数量较少,地缘政治局势也或多或少比较稳定和可预测。虽然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在中亚,特别是南高加索地区,情况有所不同,而且还可能恶化。虽然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和土耳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和平,格鲁吉亚与俄罗斯的关系似乎稳定,但乌克兰问题如何波及高加索地区仍有待观察。从乌克兰向该地区走私武器的现象十分猖獗,可能会在高加索地区引发冲突,形成一个需要俄罗斯应对的南部军事冲突战线。与此同时,如果俄罗斯获胜或赢得让步,它不太可能耐心地看到一条从南部绕过它的竞争性贸易走廊。尽管俄罗斯很可能继续受到西方维持现有制裁的限制——即使在和平协议达成之后。
在里海和黑海也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在那里,拥有一个深海港口的需求现在已经达到了更大的意义。格鲁吉亚长期停滞的阿纳克利亚深水港尚未建成,尽管最近宣布格鲁吉亚政府将继续进行建设。中东投资者显然填补了金融投资的缺口。但是,即使该项目继续实施,也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完成,这是将其确立为可靠的运输路线的关键时期。
“中间走廊”的其他问题包括缺乏有效的政府间对话。要取得切实的进展,需要外部大国对走廊感兴趣。欧盟似乎对此很感兴趣。布鲁塞尔方面将南高加索地区视为能源来源和通往中亚地区的桥梁。布鲁塞尔与阿塞拜疆签署了一项大规模天然气协议,并制定了连接该地区与欧盟的水下绿色能源电缆的计划。外部力量的参与至关重要,这就引出了一个最有趣的问题:中国在“中间走廊”上的立场是什么?
到目前为止,中国对南高加索地区没有表现出多少经济兴趣。从北京的角度来看,该地区不仅处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轨道之下,还处于俄罗斯巨大的经济影响力之下,而且这种影响力还在持续增长。中国的介入可能也不会受到克里姆林宫的欢迎。然而,正如其他案例(如中亚)所表明的那样,当俄罗斯的利益对北京至关重要时,中国可以采取行动对抗俄罗斯的利益。
然而,中国在阿塞拜疆经济中的代表性也很弱。后者牢牢地位于土耳其和俄罗斯的经济区域内,这限制了北京的空间。此外,由于乌克兰冲突没有立即减弱的迹象,中国在黑海地区的存在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在该地区的参与和投资不够充分,也没有得到足够的优先考虑,这是一个罕见的让中国措手不及的例子,北京未能获得阿纳克利亚港口的建设权利,在试图获得乌克兰重要基础设施的过程中面临西方的阻力。
也许这解释了中国对走廊的沉默态度。中国官员和分析人士似乎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这一想法。我们可能正处于中国思维的演变过程中,北京方面正等待厘清乌克兰事件的后果,以及西方如何看待中国。最近西方全面拒绝中国对乌克兰的“12点和平计划”,这可能会对中国对西方贸易和接触的态度产生关键影响。 与古代丝绸之路一样,如今的贸易走廊也在适应新的地缘政治现实。或许北京方面正在观察中亚和南高加索国家在升级基础设施方面可能采取的行动,这是它们在北京加大投资之前承诺改变的一个迹象。然而,尽管中国保持沉默,但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图景对于我们理解“中间走廊”发展进程可能走向何方至关重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