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dbridge平台 | 电子版下载 常务理事单位 | 理事单位 | 会员单位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际铁路运输

江苏中欧(亚)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6万列,带动制造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时间:2024-07-12 12:46:29  来源:华夏时报  编辑: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古丝绸之路上的繁忙景象,在这个时代继续上演着辉煌。

  据南京海关发言人向《华夏时报》记者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到2024年6月底,江苏中欧(亚)班列已累计开行突破1.6万列。其中,1—5月实现开行1100列,同比2023年提前28天完成破1000列大关,同增23%,发送货物8.9万标箱。

​​​​​​​  与之对应的是,2024年1—5月,江苏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进出口9923.2亿元,同增14.2%,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速6.1个百分点,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至44.7%。

​​​​​​​  发展到当下,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中欧(亚)班列已从早期企业出口的“新选择”,逐渐成为当下国际经贸合作的“连心桥”,也使得“江苏制造”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渗透力影响力越来越强。

​​​​​​​  畅通道,挖掘市场新潜能

​​​​​​​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国,集装箱产量占全球比例高达96%。2024年以来,市场主体对新造集装箱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从一季度末开始,出口订单大幅增长。

​​​​​​​  “目前在手的订单已排到10月份,1—5月已出口新造集装箱约7万标箱,同比增长96.2%。”国内第一家生产集装箱企业、太仓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关务经理曹寅向本报记者介绍。

​​​​​​​  为了让国内外企业高效运用集装箱,太仓海关开设出口业务专窗,安排专人为集装箱生产企业提供预约通关、“绿色通道”等高效通关模式,不断提升通关效率;助力企业解决新箱出口退税、订单排期等问题,为企业节约资金占用,降低经营成本。

​​​​​​​  2024年1—5月,太仓海关已监管出口新造集装箱8.41万个,货值28.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9%、41.5%,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被企业用到新兴市场。

​​​​​​​  国内外进出口企业对集装箱的需求,显示出市场需求的成长。

​​​​​​​  “仅看这一单的表面,公司享受的关税优惠有限,但意义非同寻常。”苏州某电子公司国际贸易部负责人谭美芳说。

​​​​​​​  7月1日,中国—塞尔维亚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当天,上述苏州电子企业成为江苏省首份中塞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的获得者,也因此出口的洗衣机产品获得了关税的优惠。

​​​​​​​  塞尔维亚是该公司近几年来开拓的新兴市场,出口的产品主要是滚筒洗衣机、冰箱等,2024年1—6月出口货值超170万元。

​​​​​​​  不过,谭美芳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通过申请中塞自贸协定项下出口原产地证书,受益于自贸协定项下的关税减让政策,预计2024年下半年可以减少约4万元的关税,这极大提升了企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  据海关人士介绍,中塞自贸协定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也是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签署的第22个自贸协定,塞尔维亚因此成为中国第29个自贸伙伴。根据中塞自贸协定安排,双方最终零关税税目的进口额比例都达到95%左右。中塞双方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不仅有利于扩大双边贸易,而且有利于促进双方投资合作和产业链融合,更好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共同提升国际竞争力。

​​​​​​​  据南京海关统计,2024年1—5月,江苏省对塞尔维亚进出口14.3亿元,同比增长49%,主要出口产品包括电工器材、印刷电路等。

​​​​​​​  塞尔维亚等新兴市场的开拓,既与企业自身努力有关,这背后也有着海关等部门在进出口通关业务模式上的创新有关。

​​​​​​​  “2024年以来,苏州地区的企业对中欧班列的需求强劲,开行数量和货物发送量实现‘双翼齐飞’。1—5月,苏州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进出口班列254列、货重21.0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9.6%、35.4%。”苏州海关驻虎丘办事处监管二科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  也是在7月初,一列满载货值约15万美元出口商品的中欧班列,从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驶出,将经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驶向杜伊斯堡车站。这趟班列搭载的出口货物主要是智能小家电,来自苏州多个本土制造业,将服务于杜伊斯堡市及周边地区的民生消费。

​​​​​​​  在江苏,中欧(亚)班列并不仅仅属于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也同样被苏北地区的诸多企业使用。

​​​​​​​  7月初,一辆满载盐城某知名汽车企业价值约350万美元的中欧班列就从淮海陆港铁路集散中心发往哈萨克斯坦。这一班列采用“盐城—徐州接续班列”模式出口汽车,开启了该企业汽车多种出口模式的历史新局面。

​​​​​​​  据了解,自2023年6月中欧(亚)接续班列开行以来,盐城已顺利开行中欧(亚)接续班列59列,组织发运进出口货物合计2435车。

​​​​​​​  中欧(亚)班列不断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华夏时报》记者获悉,7月第一个星期,无锡某电器有限公司一批货值约20万元的洗衣机采用铁路运输“出口直装”新模式直接装车出口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

​​​​​​​  “与传统通关模式相比,运用该模式,货物可实现‘从工厂直达铁路车站’。货物准备出口时,向海关提前申报,货物在运输至铁路车站监管放行后即可直接开展货物装车,免去进入海关监管场所‘一卸一装一倒运’环节,节省50%的时间,有利于企业尽快交付订单。”南京海关所属无锡海关驻新吴办事处监管一科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  由于进出口通道的不断畅通,这使得江苏对外贸易市场不断成长。

​​​​​​​  统计显示,2024年1—5个月,江苏对金砖9国进出口2441.4亿元,同比增长11.8%,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1%。其中,出口1677.6亿元,同比增长8.9%;进口763.8亿元,同比增长19%。而1—5月,江苏省对东盟国家和阿拉伯国家联盟进出口3473.8亿元、1104.55亿元,同比增长10.6%、54.3%。

​​​​​​​  出口产品转向“新高大”

​​​​​​​  “这批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聚丙烯塑料粒子,是中国在一带一路上更深层次产能合作上的典型代表。”南京班列公司负责人王建军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  6月底,透过2024年第22列专列,62个装载聚丙烯塑料粒子的集装箱进入南京综保区(龙潭片)。这批货物来自中哈产能合作重点项目——哈萨克斯坦石油化工一体化(IPCI)项目,将在综保区内进行存储销售分拨。通过金陵海关创新的中欧班列和保税业务联动模式,货物再次出境可直接集装箱原箱出口,省去了拆箱、装箱过程。

​​​​​​​  王建军表示,上述“联动模式”充分叠加了中欧班列高效运作和综保区保税仓储物流功能,持续推进铁路口岸现代化物流建设,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跨境运输便利化水平。

​​​​​​​  在这一模式下,国外企业的货物可直接从国内综保区发货,耗时由30天左右缩短至7天内,效率提升了80%,降低了综保区人工装卸、保税仓储等多项成本。到6月底,已有1145个班列集装箱成功进区,节省成本超190万元。

​​​​​​​  南京海关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通过对进出口产品的大数据分析,近几年来中欧(亚)班列出口的产品类型已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家伙”越来越多,也深刻反映出江苏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  比如,江苏某工业装备公司在6月底就出口了3台大型轮胎式龙门起重机。这一产品为大型重工设备,不仅零部件数量多,不少还是单价较高的特种件。

​​​​​​​  因此,海关为企业制定了通过加工贸易保税方式将生产所需的零部件进口到国内的方式,以这样的贸易方式开展进口业务,可以为企业缓解因为流动资金占用而带来的资金压力。同时,为方便这些“大家伙”便捷出海,企业通过“抵港直装”方式,从厂区码头直接装船,全程无需在港口停留等待,避免了出现装卸货损的情况,进一步提升了产品出口效率。

​​​​​​​  “企业核销周期内账册的进出口数量不受限制,可以根据客户需求灵活选取所需原料生产,生产管理更加高效。”该公司关务与物流科长宋慧平向记者解释。

​​​​​​​  无锡某新材料公司关务负责人鲍益萍告诉记者:“公司的产品主要应用于建筑保温隔热材料和高速公路、铁路基垫料等行业,每次发货都是以百吨为计量单位。”据介绍,阿联酋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重要目的地,绿色基建正成为中国对外工程承包领域的新增长点,带动了保温隔热材料出口,因此各类绿色建材出口增量明显。

​​​​​​​  对阿拉伯国家出口猛增的还有石油装备工业企业。江苏泰州某钻具公司关务负责人王萍告诉记者,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在阿拉伯地区参与石油项目建设,企业相关产品的出口量也有明显增长,2024年1—5月对阿拉伯国家出口同比增长334.5%。

​​​​​​​  这是因为,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沙特、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也正在积极寻求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不断推进自身的新能源革命。因此,光伏、风电设备等“江苏制造”产品相继出口至阿拉伯国家,促进当地能源绿色转型。

​​​​​​​  “2024年1—5月,我们出口沙特的货物总值达2224.6万元,同比增长114%。”苏州某电脑公司关务经理赵治军向记者介绍,自供电控制单元等关系太阳能设备的产品在中东地区的市场越来越好,根据客户要求在出口方式上既有海运也有通过中欧(亚)班列。

​​​​​​​  南京海关人士指出,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对大型设备平台装船装列开展“事前监管”,同时运用“提前申报”“抵港直装”““船(车)边直提”、”无人机智慧巡航监管等通关便利措施,已打通了几乎所有“大块头”产品出口的堵点。比如,2024年1-5月,启东海关累计监管出口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海工船舶23.11亿元。

​​​​​​​  “2024年以来,已监管近5万吨大型风电设备顺利出口,同比增长4.08倍。”常熟海关物流管理科科长王国新告诉记者。

​​​​​​​  除了大物件之外,还有很多高新技术产品,充分体现了产业聚集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优势。

​​​​​​​  “因为有的客户对速度和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较高,因此我们较多选择中欧(亚)班列的方式来出口”。南通某生物技术公司经理俞丹(南通伊仕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出口的生物检测试剂和检测仪在“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很受欢迎,海关则确保企业申报后48小时内完成查验、查验无异常货物即时放行,保证了货物的通关效率。

​​​​​​​  科技含量越高的产品,出口市场就越好。“现在一带一路上的客户对我们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零失效元件和瓷介电容器,这意味着这些国家和地区正在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机遇”。苏州某电子公司关务经理杨林表示,整体上1—5月实际进出口累积已超过10亿元。

​​​​​​​  目前看,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已成为江苏外贸加速发展的向“新”力。据南京海关统计,2024年1—5月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7895.8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出口4704.9亿元,同比增长10.4%;进口3190.9亿元,同比增长24.1%。
常务理事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