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积极构建中国与东盟金融交流合作的主渠道 |
时间:2024-01-22 13:42:43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编辑: |
1月19日,南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南宁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曾肄业就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建设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并答记者问。
据介绍,2018至2022年,南宁市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7%,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1.7个百分点,2022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各行业前列。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高于全市GDP增速2.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21%,金融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南宁深入实施“引金入邕”战略,五年来共引进33家银行、证券、保险等持牌分支机构。截至2023年底,累计入驻金融机构(企业)512家,是2018年末的24.4倍;落地了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广西服务基地, “三大交易所”均在南宁设立中国—东盟大宗商品期现结合服务基地;中银香港、中国太平在南宁设立面向东盟的区域中心,已发展成为对外金融开放的标杆性项目。中国—东盟金融城成为中国面向东盟金融开放合作的主平台,《建好中国—东盟金融城打造金融开放发展新高地》入选《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典型案例集》。数字人民币试点交易额超318万笔,交易金额超19亿元,试点规模全区占比90%以上;落地全国全区首创场景16个。在全区率先组建供应链金融协会,打造“一链一策”特色供应链融资模式。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便利化,2023年,南宁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3894亿元,占全区的80%,是2018年的19倍,南宁是全区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地市。地方金融风险预警平台获评首届全国数字化监管典型案例,《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等案例获广西建设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创新十大案例。
据了解,南宁着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财政金融联动,构建“首贷续贷+市县两级”政金企常态化对接机制,综合采用“桂惠贷”、政府性融资担保、应急转贷资金等方式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进入实体经济,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现代产业体系等重大战略成效明显。南宁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从2018年末的2.3万亿元增加至2023年末的3.6万亿元,年均增长9.4%;“桂惠贷”累计投放1784.4亿元,惠及3.8万户市场主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35亿元,投放金额及户数均持续位居全区第一;获得信贷指标在全区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中排位第一,融资成本持续低于全区。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在全区首创上市专家服务团机制,开展企业培育、上市等“六大工程”攻坚行动,形成 “培育一批、辅导一批、报审一批、上市一批”的格局,2019年以来,新增3家上市公司、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上市在审企业、5家广西证监局辅导备案企业、59家自治区上市后备企业,各项指标均居全区首位。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率先在全区设立天使基金、创投基金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基金,构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支持体系,通过资本招商引入龙电华鑫、华芯振邦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累计已投资项目47个,推动产业、科技与资本有效链接、双向赋能。在南宁已成功举办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15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承办亚信金融峰会等系列活动。中国—东盟跨境征信服务平台已支持查询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数据,覆盖东盟十国的787万家境外企业以及境内的3.7万家外贸企业,为双边市场主体提供双向、便捷、全面的征信服务,提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决策信息参考,南宁成为中国与东盟金融交流合作的主渠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