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好平台作用 让中国—东盟合作“亲上加亲” |
时间:2023-09-19 13:56:35 来源:央广网 编辑: |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正在南宁举行。本届东博会和峰会的主题为:“和合共生建家园,命运与共向未来——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打造经济增长中心”。如今,中国与东盟已连续3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贸易额在20年间增长了16.8倍,累计双向投资总额超过了3800亿美元。
如何看待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经济之声《财经态度》采访了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朱福林。他认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是多方面、多层次、广范围的。通过不断建立制度化机制,比如贸易投资合作、双边经贸合作,以及自贸协定的签订和深化,RCEP的签署和实施,进一步推动了实际效果的产生,双边的贸易联系更加紧密,投资合作更加强化。
朱福林介绍,在这些制度性的成果当中,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举办对于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举办展会,双方可以加深沟通、消除分歧、对接资源。面对资源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举办展会也可以进行资源对接、信息共享,加深企业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探讨阻碍双边贸易投资的关键问题。
中国和东盟在未来有哪些合作的新亮点?朱福林表示,他看好绿色低碳发展和数字贸易等领域。他说,面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的挑战,绿色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议题,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也将聚焦于此。同时,环保与能源转型也是未来合作的重点。此外,中国与东盟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取得了重要进展,这加速了双方贸易和投资的力度。有了运输便利化和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双方的合作不断加速并走向深入。
朱福林说,下一步,要用好国家级展会平台,针对不同展会的特点来发挥展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同时深化议题,找准目前阻碍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痛点,加强双边人员交流,发挥人才要素的作用,大力促进商品和要素流通性开放,进一步推动制度性开放。
此外,朱福林还表示,制度型开放机制建设要落实到企业。政府要及时提供相关服务,比如自贸协定相关规则的对接,对于企业优惠的制度化设计。只有把这些便利化的机制传递到企业,让企业用足、用满这些制度型开放的成果,才能够让企业之间的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
|
|
|